劉賢妹,她和所有阿嬤一樣,
從舊時代走來,從父權中走來,從幾乎目不識丁走來。
不同的是,這個平凡女人,在70歲那年走進補校,
學ㄅㄆㄇ、學ABC,還用e-mail聯絡親友。
她用一年的國語基礎,翻爛一本字典,
用電腦寫作,敲下艱辛、卻甘之如飴的一生。

上次回家在火車上看完這本書
很佩服這位阿嬤
除了充分實踐活到老學到老
更佩服她在面對艱困環境下  堅強的態度
字裏行間雖然些許不流暢
很多根本是台語直接翻國語  台灣式國語笑果十足
總是天外飛來一筆  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就像阿嬤的妹妹在序中寫的一樣  這本書就像亂針繡  毫無章法可言
但也許就是這麼的淳樸的文字
語拙卻流露出最自然的情感

在書中看到了傳統父權時代
一個嚴厲的父親在家中扮演指揮的角色
大家都只能唯命是從
過去不能自由的談戀愛
媒妁之言  就決定了這一輩子的幸福
在什麼都不能自己決定下
阿嬤決定在人生的後半樂章自己紀錄自己的故事

這讓我也想到自己的外婆
相似的時代背景
外婆近些年來也有到補校上課
看這外婆在作業簿上整齊的寫著國字
拿起計算機練習數學
甚至還會講幾個英文單字
還有多采多姿的美術課
用吸管作了一個色彩繽紛的筆筒
筆筒被我拿回高雄收藏著  這是我的寶貝

但是外婆念了一兩年的補校就沒有在繼續念了
她揮揮手說  壓力太大了  數學好難
不過我想或多或少能夠彌補小時後沒機會學習的遺憾

過去有很多素人畫家辦過小型畫展
我覺得外婆在美術課畫的圖都很有特色
或許也可以辦個小小展覽呢


我想  在這本書中
你可以更了解阿嬤那個年代的辛苦
擁有更多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my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